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踏枝第211节

宫里不缺聪明人,但她们想得太多,要得也太多了。

淑妃要的也不少,她的喜好是精致的首饰头面,漂亮的绸缎料子,对她口味的点心菜肴。

赏她的东西,淑妃真心实意觉得欢喜。

那种喜悦太实在了,很能感染人,会让皇太后这个赏出去的人,都跟着高兴起来。

谁不希望给出去的东西,能让对方打心眼里喜欢呢?

哪怕是顺手赏的。

比起其他人的恭谨、奉承,浮于表面的感激,淑妃就真切多了。

夸东西,能夸到实处。

譬如前回给她的宁神香料,淑妃会高高兴兴来说,不止她闻着喜欢,皇上闻了也觉得好。

说话时那小神情、小姿态的,皇太后瞧着都心里暖和。

至于为何会是这么个明事理、又不失孩子气的性情,皇太后想,这与淑妃的出身有关。

乱世艰难。

程皇后也好,顺妃也罢,她们虽也长在乱世,但自家背景不错,吃穿都能体面。

淑妃的娘家很普通,民间孩子一个,幼年必然吃了许多苦。

等大周初建,政局渐渐稳定下来,长辈捡起了课业,考取功名,才算是渐渐摆脱了苦日子。

能吃饱穿暖了,才会有余力让淑妃学这学那,长大后选入宫中。

吃过苦、受过穷的孩子,会格外珍惜物什。

金银是富贵人眼中的阿堵物,却是穷孩子眼中能换来一切的救命物。

想到这些,皇太后看淑妃的目光,越发柔和了许多。

淑妃笑着,与皇太后说些家常。

她的语调不快,一如她渐渐平静下来的心神。

任何的不解、疑惑,都要一露出苗头就摁死,只要摁得快,皇太后信她,就不会仔细琢磨。

一旦苗头长高了,只靠这么三言两语,就挡不住了。

而疑惑的种子只要长起来了,就像一根刺,再也拔不掉了。

另一厢,永宁侯府里,季氏满头大汗。

大姑娘去安国公府,好坏都还不知道,季氏实在坐立难安。

闲着就会胡思乱想,干脆,让自己忙起来。

大太阳下打两套拳法,就无暇想其他了。

正练着,一位嬷嬷急匆匆从前头来,禀道:“宫里使人来了,慈宁宫召老夫人进宫。”

季氏一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